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武汉一周天气预报查询一周最新消息新闻_武汉1周天气预报查询

tamoadmin 2024-10-07 人已围观

简介1.城市天气预报的顺序2.武汉龙卷风亲历者讲述逃生经历,这个地区为何产生了这种极端天气?3.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城市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的排列 1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

1.城市天气预报的顺序

2.武汉龙卷风亲历者讲述逃生经历,这个地区为何产生了这种极端天气?

3.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城市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的排列

武汉一周天气预报查询一周最新消息新闻_武汉1周天气预报查询

1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1995年4月3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现已改在CCTV-13《新闻直播间》13点档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年底,按照时任院副总理的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 2014年6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

城市天气预报的顺序

天气预报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的新闻。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天气预报是为服务的新闻只是为了消遣天气预报就不是这样了,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的。以新闻内容来分,属于文教卫生新闻以新闻功能来分,属于软新闻。

武汉龙卷风亲历者讲述逃生经历,这个地区为何产生了这种极端天气?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城市播报顺序为:

北京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天津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兰州 、西安、 拉萨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太原 、石家庄 、济南、 郑州 、合肥、 南京、 上海 、武汉 、长沙、 南昌 、杭州 、福州、 台北 、南宁 、海口、 广州、 香港 、澳门。

扩展资料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城市播报顺序的特征有:

1、首都北京为第一个,播报完毕后重复播报首都北京。

2、播报首都北京之后,是各省级行政中心或直辖市。

3、其他省会城市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按照国家测绘局和中国气象局业务划分,由北至南,从西向东的原则进行排序,并由院确定和批准。

4、整体顺序是:首都北京——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地区——西南地区——华北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华南地区,最后是港澳,其他城市和重播北京。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城市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的排列

龙卷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灾害,虽然我们不是经常的看见的,但是我们在新闻上总是会看见龙卷风的出现。在五月十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天气预报中看到这一天的天气好多的地方都是有大的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地方由暴风雨,冰雹等。而我们的武汉面临了比较罕见的龙卷风。这一次的龙卷风在到来的时候,被一个在车间工作的人目睹了这一自然灾害发生的经过,在这位车间工人现在说起来,都还是非常的后怕的。在她的描述中,当时的龙卷风到来,直接就将他们的一个车间卷的起来了,损坏的非常的严重,只要是龙卷风到来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被损坏的非常的严重。根据目睹这一自然灾害发生的人说:当时龙卷风来的时候,要不是自己当时比较的机灵,爬到了一个柱子上面,他可能就会和别的物件一样被卷走了。我们可以根据这次的龙卷风对这次的车间的影响和这次车间工人的目睹,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龙卷风是多么的可怕。我们好多人都不能理解这样的问题,武汉是城市的中央,我们一般特别的少见到龙卷风,见到的龙卷风都是在沿海的地方,沿海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一次的武汉内陆也发生了龙卷风,这次的龙卷风还是非常的大的。龙卷风不仅仅是会发生在沿海的,我们生活的内陆也是会发生的,只要是满足了龙卷风发生的条件,不管在那,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当龙卷风到来的时候,我们真的要比较的机灵了。因为我们的力量不足够与大自然的力量抗衡,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看天气预报的,如果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天气,我们不出门是最好的选择。

晚间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从北京开始到东北-西北-西南-中原-华东-华南。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西宁-兰州-西安-拉萨-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合肥-南京-上海-武汉-长沙-南昌-杭州-福州-台北-南宁-海口-广州-香港-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