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2022年台风命名表顺序及含义_2022台风名字顺序表

tamoadmin 2024-11-26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台风名字大全,都有哪些台风名字?2.2022年台风时间顺序表3.2022年7月有台风吗4.2022年第几号台风5.2022年7月台风最新消息强台风梅花(英文:Severe Typhoon Muifa[1],国际编号:221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4W[3],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Inday[4]),为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2个被命名的风暴。“梅花”一名来源于中国澳门

1.中国台风名字大全,都有哪些台风名字?

2.2022年台风时间顺序表

3.2022年7月有台风吗

4.2022年第几号台风

5.2022年7月台风最新消息

2022年台风命名表顺序及含义_2022台风名字顺序表

强台风梅花(英文:Severe Typhoon Muifa[1],国际编号:221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4W[3],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Inday[4]),为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2个被命名的风暴。“梅花”一名来源于中国澳门,含义即梅花,是一种花[1]。

台风“梅花”于2022年9月8日8时被中央气象台认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5],并逐渐加强,于9月11日达到中央气象台认定的巅峰强度(强台风级,50米/秒)[131]。后于9月14日晚20时30分许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以强台风级登陆浙江舟山[124],再于9月15日凌晨0时30分许被认定以台风级第二次登陆上海奉贤[127],又于9月16日凌晨0时许被认定以热带风暴级第三次登陆山东青岛[137],于9月16日12时40分前后以热带风暴级第四次登陆辽宁大连[141]。最终于9月16日晚20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150]。

台风“梅花”成为了2022年首个登陆中国华东的台风以及截至9月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129][130],亦创造了1950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登陆山东的最晚台风,2000年以来首个登陆辽宁的台风,以及1950年来第三个四次登陆中国的台风等多项登陆纪录[145],并给中国华东、东北等地带来明显强风雨影响。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地区、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6]。其中“梅花”一名来源于中国澳门,含义即梅花,是一种花[1]。

中国台风名字大全,都有哪些台风名字?

2022年是壬寅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中的虎年。

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公历2022年基本对应的是虎年,即壬寅年。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

2022年台风时间顺序表

中国提供的十个名字是海葵,悟空,,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木兰,海棠。中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很多都来自神话传说。很多台风都是以动植物命名的,意义很好。

不过台风威力不会因为一个名字而减弱。如果台风威力太大,对人造成的伤害太大,人们再听到这个名字就会陷入痛苦的回忆。台风委员会规定,如果台风造成重大损失,可以将其名字从台风名单中删除。中国命名的台风“龙王”登陆东南沿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龙王”从台风名单中去除,然后中国用“海葵”代替“龙王”。

台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每年都会有很多台风出生,聪明的人们分别给它们命名,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的140个名字组成了台风家谱。这些名字年复一年重复使用,直到某一名字的台风造成特大灾害,则会将它们除名,由其原名称提供国重新提供新名字,以期减少灾害,带来福祉。

2022年7月有台风吗

202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概念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是指2022年赤道以北、国际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海域和南海任何时间生成的热带气旋的时空概念。本条目的地理范围限于赤道以北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水域。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海域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2022年纳入太平洋飓风季。西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由日本气象厅(JMA)的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22xx,而美国的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会对这一区域的热带低压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给出官方编号,通常用三位数缩写数字xxW或八位数全称WPxx2022表示(W和WP指西北太平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SA)会对进入或起源于菲律宾责任区(PAR)的热带低压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给予当地名称,以作当地预警之用,所以有时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称(国际名称和菲律宾名称)。此外,由于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使用同一个译名,而省省气象部门的译名可能不同,同一热带气旋也可能有两个不同的中文名称。

2022年第几号台风

2022年7月有三大台风,分别是2022年3号台风暹芭、2022年4号台风艾利和2022年5号台风桑达。

1.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于2022年6月30日上午8时在南海生成。6月30日夜间,“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升级为强热带风暴。7月2日上午8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升级为台风。7月2日15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为以台风强度(12 . 35米/秒)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7月4日上午8时,“暹罗巴”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2.2022年第4号台风“艾利”,前身是2022年6月底在菲律宾以东形成的热带扰动,7月1日上午命名;7月2日穿过琉球群岛进入东海,7月5日上午在日本岛登陆,随后被日本气象厅和中央气象台认定为温带气旋。其残余系统穿越日本、四国和本州南部,并在本州东南盘旋。最后北上影响北海道,最终消散。

3.2022年第5号台风桑达于2022年7月28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随后向西北方向快速移动,于7月29日夜间进入东海。8月1日上午,台风桑达由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低压。8月2日8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台风命名的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有关国家和地区于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对台风的命名进行标准化。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以亚洲风格命名。命名方法是:事先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命名名单由140个名字组成,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7月台风“桑达”由越南提供,指的是越南境内一条名为“黑河”的红河支流。这次是第四次被一个台风“桑达”使用。“暹罗巴”来自泰国,意为朱槿花,一种热带花卉。这是暹罗巴第四次用了。

美国曾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名称列表中提供“鼓童”,但因其发音与密克罗尼西亚的不雅词汇相似,2002年该名称被替换为“艾利”。“艾弗里”这个名字在马歇尔的意思是“风暴”,这是“艾弗里”这个名字第四次被使用。

2022年7月台风最新消息

台风马鞍(英语:台风ma-on;国际号码:2209;联合台风预警中心:10w[8];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Florita [7])是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1-2]的第9个命名风暴。“马鞍山”这一名称是由中国香港提供的,意为山峰的名称,即香港马鞍山[13]。2022年8月22日11时,2022年第9号台风“马鞍”生成。[3]8月23日上午,“马鞍”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9]8月23日上午10:30,台风“马鞍”在伊莎贝拉省附近登陆。[23][27]8月23日夜间,台风“马鞍”的中心进入南海。[55]8月24日20时,台风“马鞍”由强热带风暴加强为台风[115]。[98]8月25日10: 30左右,台风“马鞍”的中心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强度为台风级。[108][112]8月25日13时,台风马鞍由台风级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115]8月25日16时,台风“马鞍”由强热带风暴减弱为热带风暴。[116]8月25日晚,台风“马鞍”移入北部湾北部,然后继续向西移动,于25日22时前后在越南广宁省芒街沿海再次登陆。[122]8月26日2时,台风“马鞍”在越南太原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120]8月26日8时,中央气象台停止台风马鞍编号。[123]台风“马鞍”可缓解华南部分地区的高温。[54]截至2022年8月25日上午8时,台风“马鞍”已造成菲律宾3人死亡,4人受伤。[107]

2022年7月比较大的台风有3个,分别是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2022年第4号台风“艾利”、2022年第5号台风“桑达”。

1、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于2022年6月30日上午8时在南海生成。6月30日夜间,“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强热带风暴。7月2日上午8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台风。7月2日15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以台风级强度(12级,35米/秒)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7月4日上午8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2、2022年第4号台风“艾利”,前身为2022年6月末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的一个热带扰动,于7月1日上午获得命名;于7月2日穿过琉球群岛进入东海,至7月5日早晨登陆日本岛,随后先后被日本气象厅与中央气象台认定完成转化为温带气旋;其残余系统横过日本、四国、本州南部,并于本州东偏南洋面回旋,最后北上影响北海道并最终趋于消散。

3、2022年第5号台风“桑达”,于2022年7月28日晚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而后朝西北方向快速移动,于7月29日夜间进入东海。8月1日上午,台风桑达由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低压。8月2日8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台风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7月份台风“桑达”一名由越南提供,是指越南境内红河一条名为“黑河”的支流,本次为“桑达”一名第四次使用。“暹芭”一名来源于泰国,意为热带花卉朱槿花,本次为“暹芭”一名第四次使用。

美国曾提供“库都”(Kodo)一名于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名单之中,但该名称因发音近似密克罗尼西亚语言中的不雅词汇而于2002年被“艾利”(Aere)一名更替。“艾利”一名是马绍尔语中风暴的意思,本次为“艾利”名称第四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