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赣县天气_赣县天气预报一周 7天
tamoadmin 2024-11-28 人已围观
简介1.赣州市有几县2.绿阴不减来时路是什么意思?对于自驾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可以推荐给你公交路线的游玩方式。第一天:清早:首先刚来到赣州,兴趣最高力气也更足的时候可以去通天岩景区(我去的时候坐的是107路公交,直接到终点站),看江南第一石窟的摩崖题刻,里面有很多书法家在那里都有石刻的,风景不错( ^_^ )~而且里面有一个铁索桥,喜欢刺激的可以去体验一下~不过我是没敢走那个,不敢走的可以坐竹筏~遇到旅
1.赣州市有几县
2.绿阴不减来时路是什么意思?
对于自驾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可以推荐给你公交路线的游玩方式。
第一天:
清早:首先刚来到赣州,兴趣最高力气也更足的时候可以去通天岩景区(我去的时候坐的是107路公交,直接到终点站),看江南第一石窟的摩崖题刻,里面有很多书法家在那里都有石刻的,风景不错( ^_^ )~而且里面有一个铁索桥,喜欢刺激的可以去体验一下~不过我是没敢走那个,不敢走的可以坐竹筏~遇到旅游团就果断跟上,因为有导游讲解,会觉得更有意思~中午一点左右返程
下午:还是坐107路公交回来,在建国路车站下车,游览我国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宋城古迹---宋代古城墙,远眺千里赣江第一景——八境台(赣江发源地,三江汇合口),赣州章、贡两江交汇的古楼八境台,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距今已近千载。章江古浮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顺道还可以去一下蒋经国旧居,郁孤台。
晚上:逛了一天应该比较劳累,到了犒劳自己肚子的时候了!继续坐107路,在“师院科技学院”车站下车,不知道你的朋友是从哪里来的,那么我推荐一下我觉得不错的吧~第一天估计逛完这个也比较晚了,推荐去红旗大道和红环路交叉口那里有一个叫做“民俗村烧烤”的,烧烤味道很不错~这会儿还有扎啤~我最爱那里的葡萄扎啤,朋友喜欢菠萝扎啤,都很棒!
第二天:
清早:坐7路车出发去赣县的乌龙客家风情园,这会儿是樱花节~处处盛放樱花~然后看看客家风情园,里面有模仿的古建筑,介绍一些客家名人什么的。
下午:乘着天气好,那么一定要去一下灶儿巷!坐7路在建春门车站下车,问问路人,走几步就到了~如果愿意,可以在董府吃个饭感受一下,具体怎么回事儿我还是卖个关子吧~
晚上:逛一下文清路,文清路是赣州这几年重新修饰的,这条街充满了宋城味道,将古老的宋城与现今的繁华糅合在一起~累了就去钓鱼台吧,那里是赣州有名的小吃街!建议一定要感受一下的:钓鱼台臭豆腐(真的臭的很好吃!建议吃汤的)、萝卜饺(赣州特色)、精武的豆腐串、米粉鱼、炸香蕉~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追问我。
赣州市有几县
赣州市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赣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
赣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
赣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
扩展资料
气候特征: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季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017年度气候特点:全市气温偏高、雨量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气温异常偏高,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入春时间偏早,3月阴雨日数偏多,4月以后全市雨量、雨日少;夏、秋季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干旱天气。
赣州市人民-天气与气候
百度百科- 赣州
绿阴不减来时路是什么意思?
■赣州市,简称虔,是中国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市所在地为章贡区。
现辖1市辖区,2县级市,15县。
市辖区:章贡。
县级市:南康、瑞金。
★县: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
■附详细资料:
■地理
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毗邻福建、广东、湖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千米,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处于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处,属于江南丘陵地带,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赣南土地状况的真实写照。赣南大部分土壤呈红色,酸性,是典型的中国南方红壤分布区,适于脐橙、甜柚等的种植。
流经的主要河流有赣江、贡水,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1995年建成的京九铁路和2003年建成的赣粤高速公路分别结束了赣南长期以来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
■具体方位
东经113°54′~ 116°38′
北纬24°29′~ 27°09′
邻接省市:
北部: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
东部:福建省三明市、龙岩市。
西部:湖南省郴州市。
南部: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
■行政区划
现辖1市辖区,2县级市,15县。
市辖区:章贡。
县级市:南康、瑞金。
县: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
■气候
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降雨量为1574毫米。每年夏秋季节受广东、福建沿海登陆的台风的影响,会有短期的强降雨天气。
■
森林矿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南方速生林区,钨和稀土产地。其中钨的储量世界第一,稀土的储量中国第二。
■经济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4.82亿元,在江西省处于中等水平。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烟草,西瓜,柑桔等。近年来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产业。
工业主要有金属冶炼,木材加工,松香炼,制糖,烟草等,是中国主要的钨和稀土产地。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脐橙种植配套的脐橙加工产业。
■人口
总人口818.49万人(2002年),绝大部分为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畲族,瑶族和回族。赣南还是客家文化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旅游
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赣州历史悠久,现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赣南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众多的革命历史遗迹;赣南环境优美,山川秀丽,具有良好自然风光;赣南还有独特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
■自然风光
六县之母于都
雩山
罗田岩
雩阳十景
东江源头三百山
大余梅关古驿道
龙南小武当山
龙南九连山
宁都翠微峰
上犹陡水湖
崇义聂都溶洞
■人文景观
长征出发地于都
罗田岩石刻
长征第一渡
故居何屋
宋城赣州
宋代城墙
八境台
郁孤台
文庙
通天岩
客家围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所在地
长征遗迹
中国革命***故居
■特色之乡
唢呐之乡——于都
宋城、虔城——赣州
将军县——兴国
红色故都——瑞金
脐橙之乡——信丰
甜柚之乡——南康
九龙蜜柚之乡——安远
蜜桔之乡——寻乌
瑞香之乡——大余
白莲之乡——石城
毛竹之乡——崇义
板鸭之乡——赣县
肉兔之乡——会昌
■教育
大学
现有四所大学,分别为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赣南医学院、赣州广播电视大学,均位于章贡区。
中学
主要的重点中学有:于都中学、宁都中学,赣州三中,南康中学,赣州一中,安远一中,赣县中学。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句诗的出处是:宋代·曾几《三衢道中》
该作品的原文是这样的: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这里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一下吧: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作者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当时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呢: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知道了创作背景,接下来我们就能更好地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纪游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的欢愉情怀。
前两句交代了此游的时间,点明了行程,表现出浓厚的游兴。首句写明此游的时间背景。“梅子黄时”是农历五月梅子快成熟之时,这时江南水乡多雨,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而今年却遇上一段“日日晴”的大好天气,使人觉得神清气畅。加上梅子艳黄,诗人的心胸也随之格外舒展,勾起了勃发的游兴。诗人以“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凝炼诗句,表达游程中有山有水,水色山光,十分宜人。先乘一叶扁舟,随溪纵情观赏山容水情,至船行到尽头,又改为跋山悠游,欣赏山中美景,领受漫步山道的意趣。
三、四两句写山道中所见所闻的景色,表现作者高雅的情怀。来时,指前次来时。诗人不久前已经经过三衢道中,这次是乘兴重游。从“绿阴不减”和“添得黄鹂”的暗示中,可知诗人两次来游时间的转换,由春天而进入初夏。绝句贵简,诗人不去支衍“来时”路上所见的景象,只是顺笔提及,与此游的景象对照,以突出新鲜感受。同时,选取浓郁的“绿阴”和婉转的“黄鹂”作为山景的代表,也颇具艺术匠心。道中林木蔽日遮阳,可见山中树木蓊郁,景色万千,更何况“绿阴生昼静”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正是表现出诗人一路行来尽是树茂枝繁的苍翠景象,概括出“三衢道中”的幽静景观。最后,诗人以“添得黄鹂四五声”作结,更是横空出奇响的神来之笔。“添得”,是说上次没有,而这次才有。路,已够喜人的了,现在又添上“四五声”婉转悦耳的黄鹂啼鸣,打破了寂静,从而产生了“鸟鸣山更幽”的奇妙境界。这一“阴阴夏木转黄鹂”(王维)之景,进一步反映了诗人途中的佳绪乐趣,比前一次更强更浓,因而更兴致勃勃,不穷其景,决不罢休。
诗人选用的景物,富有江南丘陵地带的景色特征。有水溪、小舟、山峦、山间小路、浓密绿阴;有江南的特产梅子,还有翠丛中黄鹂啼鸣。这都是江南典型风味。诗人把诗情、画意和音乐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诗人对这些景物不加藻饰,更无雕琢,而是情趣的自然流露,描绘的景色,显得轻快活泼,闲雅多趣。这种风格,诚如宋人赵庚夫所说: “清如月出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