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天气 景点天气
上海气象台_上海气象台最新发布
tamoadmin 2024-11-20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是哪里2.参观上海气象博物馆通过发布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一、气象服务的内容上海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日常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空气质量预报、海洋气象预报等。这些服务不仅覆盖了陆地,还涵盖了海洋等广阔领域,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信息。二、气象服务的获取途径公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上海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首先,可以通
1.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是哪里
2.参观上海气象博物馆
通过发布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一、气象服务的内容
上海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日常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空气质量预报、海洋气象预报等。这些服务不仅覆盖了陆地,还涵盖了海洋等广阔领域,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信息。
二、气象服务的获取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上海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首先,可以通过上海市气象局的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在线平台,实时查询最新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此外,上海市气象局还与各大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向公众发布气象信息。
三、气象服务的重要性
气象服务对于公众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公众合理安排出行、穿着等日常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同时,气象灾害预警的及时发布,可以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气象服务的改进与提升
上海市气象局一直在努力提升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测能力,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同时,上海市气象局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综上所述:
气象服务是上海市气象局为公众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丰富多样,获取途径便捷。气象服务对于公众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公众合理安排活动,减少灾害损失。上海市气象局一直在努力提升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
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是哪里
上海天气预报 (未来15天)
10月25日(今天)阴转小雨18~22℃
10月26日(周三)大雨转中雨19~22℃
10月27日(周四)阵雨转小雨17~24℃
10月28日(周五)小雨16~23℃
10月29日(周六)小雨转阴14~17℃
10月30日(周日)阴转多云15~18℃
10月31日(周一)阴转小雨16~19℃
11月01日(周二)小雨转中雨17~19℃
11月02日(周三)中雨转阴15~20℃
11月03日(周四)阴转多云10~17℃
11月04日(周五)多云转阴11~15℃
11月05日(周六)多云14~18℃
11月06日(周日)多云15~19℃
11月07日(周一)多云转阴16~19℃
11月08日(周二)中雨17~20℃
参观上海气象博物馆
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
北京地磁气象台:由俄国教会建立于1849年*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由法国教会建立于1872年
香港天文台:由英国建立于1883年
台北测候所:由日本中央气象台建立于1896年
青岛观象台:由德国海军建立于1898年
哈尔滨测候所:由俄国“中东铁路建设局”建立于1898年
北京中央观象台:由民国教育部建立于1912年
延安气象台:由中国***建立于1945年
*注:北京地磁气象台气象观测始于1841年,1849年正式成立地磁气象台,1867年气象台脱离教会,直隶于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
极端最低气温: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的免渡河在1922年1月16日曾观测到-50.1℃的温度。是新中国成立前气温记录中的最低值。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北部的富蕴气象站在1960年1月20日以-50.7℃的低温首次打破了免渡河的记录,接着1月21日又以-51.5℃再创全国新记录。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1968年12月27日清晨测得了气温-50.9℃。在1969年2月13日漠河终于诞生了中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52.3℃。
极端最高气温:中国极端最高气温的地方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新中国成立前吐鲁番曾创下了47.8℃的全国记录。以后,在1953年和1956年这两年的7月24日,都出现过47.6℃的高温、,15年7月13日的吐鲁番民航机场还曾观测到目前中国的极端最高气温——49.6℃
冰雹最多的地方:冰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固体降水,一般象黄豆粒大小,但偶尔也有象乒乓球甚至鸡蛋大小的。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全球日照时数最多在撒哈拉沙漠,一年4300小时,我国年日照极值是青海冷湖的3553.9小时。世界上雾日最多的是峨嵋山,一年323.4天。世界上日照最少的也在峨嵋山,一年只有946.8小时。这是我国能达到世界气候之最的两个项目。
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66号,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开放,原为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是一幢红灰相间的三层楼住宅,目前这里正在举办百年气象风云展。
参观气象博物馆要在上海气象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时间为上午10点一档,下午2点一档,它是团队参观,一般20人为一个团队,有讲解员负责讲解,让观众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气象台使用的观测工具和工作原理。
一、气象台为什么建在徐家汇?
当时的徐家汇是江南著名的宗教中心,观象台在传教士住所附近,地势平坦,四周无障碍物,有利于观测工作,加之徐家汇紧临肇嘉浜与蒲汇塘两条河,航运船只可以很方便地抵达黄浦江。鉴于此,传教士们选择在徐家汇开始气象、地磁等要素的观测。
最初的徐家汇观象台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仪器也仅有几只寒暑表,一两支气压表等。后来因业务需求的扩大,于1900年建造了现在的观象台,新台建成后业务再度发展,联络网北及西伯利亚,南到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只发布气象消息,成为远东闻名的气象台,也使徐家汇观象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立气象研究中心。
二、各种温度计、气压计
1.这是18世纪发明的金属温度计。
2.房子造型的温度计(18世纪)
3.这是Lucien? Vidie1843年发明的无液气压计,秒表造型。
4.这是Bertalli Circa1800年发明的钟面气压计。
5.这是1900年法国发明的气压计。
二、气象台工作方式
当时的气象服务对于通讯设备的依赖非常高。随着电话、电报等通讯器材的逐步问世,1883年起,徐家汇气象台逐步通过电话及电报开展气象服务。1925年后,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徐家汇观象台又同凯洛格公司开展无线电台合作,通过广播播放中、英文天气预报,开启了上海地区用双语播放天气预报的新篇章。
三、现代观测的起源
1.八分仪
随着航海的兴起,诞生了八分仪。1730年左右,英国人哈德利和美国人戈弗雷各自发明了一种新的航海仪器—八分仪:其用两块镜子将太阳或某颗星的投射与地平线排成一条直线,从而确定纬度(即向南或北的距离),其最大的优点是船的运动不影响观测的结果。
2.经纬仪
1576年,德国的乔舒亚-哈伯梅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经纬仪(自带罗盘和三脚架)。经纬仪的问世提高了角度的观测精度,同时简化了测量和计算过程,也为绘制地图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除此之外,气象行业还经常利用经纬仪来追踪探空气球,完成高空测风作业。
四、气象合作
1926年和1933年进行的国际经度联调是一项大型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当时国际经度局在北纬30度附近选了一个三个经度相差120度的基准点,徐家汇观象台因为实力雄厚,且所在地理位置(北纬31°11′,东经121°25′)符合条件,成功被选中成为三大基点之一。除了徐家汇外,另外两个基点是美国的生迭戈(北纬32°43′,西经117°09′)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北纬36°45′,东经3°02′)。
五、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束家鑫,曾任上海市气象局总工程师,上海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著有《气象学》等十多部专业书籍。
六、我国发明的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进行探测和研究,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兼容接收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风云一号卫星数据已成为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