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天气 景点天气
日照天气预警_日照天气预警台风
tamoadmin 2024-10-13 人已围观
简介1.立秋过后还要热多久学了五年的气象学,终于可以愉快地给大家分析一波了~(首先,我一定要澄清:气象学≠天气预报)其实广东最近这么多极端暴雨并不是因为老天无常,而是有气候背景以及气候机理的。一 全球变暖趋势显著,极端降水频率增加避免不了。我最近看的一些文献就是关于极端降水的,所以就想用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一些为什么全球变暖以后极端降水会增加。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极端降水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①
1.立秋过后还要热多久
学了五年的气象学,终于可以愉快地给大家分析一波了~(首先,我一定要澄清:气象学≠天气预报)
其实广东最近这么多极端暴雨并不是因为老天无常,而是有气候背景以及气候机理的。
一 全球变暖趋势显著,极端降水频率增加避免不了。
我最近看的一些文献就是关于极端降水的,所以就想用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一些为什么全球变暖以后极端降水会增加。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极端降水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①充分的水汽供应: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除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
②强烈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
③较长的持续时间。
④有利的地形条件。
全球变暖之后,由于大气的温度增加,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空气的容水量。这样一来,大气就可以很轻松地满足第一条“充分的水汽供应”。这样一来,只要2~4条一满足,便可以很轻易地产生极端降水。
所以,其实并不是只有广东极端降水的频率变高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极端降水在近几年都呈现出了增加趋势。(当然了,其实这种情况会使得旱的地方更旱,涝的地方更涝,加剧降水的极端化。)
二 4月中旬到6月上旬是华南地区的雨季。
所谓雨季,其实就是降水量集中的这样一个季节。其实每年我国不同地方的雨季会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而发生变动,而这个变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一般说来,我们主要是关注我国东部的降水,而这些地方的雨季每年大致都以这种规律变动着:
①华南沿海雨季——4月到10月中旬
②长江流域雨季——6月上旬到9月初
③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到8月底
所以说呢,其实每年广东都会在4-6月期间下很多的雨,毕竟那是人家的雨季对吧。
三 广东地区降水还会受到锋面、台风等多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由于靠海,广东地区很多的降水其实都是和台风有一定的关系的。比如之前很火的山竹台风,其实就给广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广东今年多降水与这些活跃的天气系统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小见解啦~当然了,影响因素其实还有很多,比如ENSO、PDO等多种,想要完全解释其实还是不那么容易的,也希望大家可以对气象学多一些了解,少一些偏见~
立秋过后还要热多久
导语: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大家在户外工作的时候,要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近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高温天气是指多少度?人类的身体最高能够承受多少度的高温?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高温天气是指多少度
是指35度以上,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以上的天气现象;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
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天”。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1、高温**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中国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以外,几乎绝大多数地方都出现过高温天气,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还5次出现高温天气)。中国的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5-10月。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人类的身体最高能够承受多少度的高温?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人体的自然温度是37摄氏度,作为自然进化的奇迹,人体对热量控制的能力非常高,当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体可以利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极限温度,那就是35摄氏度。一旦气温达到或者超过了35摄氏度,人体就无法再进行排汗,因为空气中到处都是被蒸发的水蒸气。就算流出了汗水,也无法通过蒸发的方式散热。
这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后怕,因为35摄氏度的温度在现如今的夏天已经变得不再罕见,粗略估计我们一个夏天碰到的35摄氏度以上的日子就有十来天。在地中海,在加拿大,在印度,人类正在为前所未见的高温而担忧。科学家们认为,一旦这些地方的夏季极端高温成为常态,它就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至少在夏天会是如此。
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太困难了,想要在高温天气下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到清凉的地方消暑,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于是乎在这些城市里,普通的打工人依然需要顶着烈日工作,尤其是对于外卖员和快递小哥来说,每一个夏天都是一场考验。
气温≠体感温度
为什么大热天走在大街上感觉到的温度,会比气象部门公布的实况温度高?
体感温度实际上就是人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日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湿度较大会引发关节疼等不适,风大促进热量散失,日照少时,人体感觉更冷。
而实况温度,指的是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测温必须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完成,温度计又高于地面1.5米,而且放在百叶箱中,避免了太阳直射。这是全球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这样测得的温度才是气象学上所说的气温,即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
据观测,一般情况下,夏季晴天里,水泥地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平均高出4℃,草地上的温度则平均高出3℃,多云天的温差相应减低1℃左右。
立秋过后还要热15-2天左右。
因为立秋的到来并不代表天气就转凉了,而根据每年立秋天气情况来看,都会热上一段时间,并且还有秋老虎的出现。今年天气也是非常的异常,比往年夏天都要热,所以立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并不会马上转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