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天气 景点天气

仁化天气_仁化天气预报30天查询百度

tamoadmin 2024-12-19 人已围观

简介1.2022韶关寒冷天气最新预警(2022韶关寒冷天气最新预警消息)2.韶关天气为什么这么反常3.韶关仁化县看银杏枫叶的地方4.广东一边高温一边冰雹,冰雹天气是怎么形成的?5.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2023年,广东多地遭遇最冷冬至。气象部门统计,广东多地2023年12月22日冬至早晨的最低气温打破或追平有记录以来冬至日当天低温极值,包括仁化、平远、蕉岭、五华、河源、花都、广州、饶平、潮阳等国

1.2022韶关寒冷天气最新预警(2022韶关寒冷天气最新预警消息)

2.韶关天气为什么这么反常

3.韶关仁化县看银杏枫叶的地方

4.广东一边高温一边冰雹,冰雹天气是怎么形成的?

5.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仁化天气_仁化天气预报30天查询百度

2023年,广东多地遭遇最冷冬至。

气象部门统计,广东多地2023年12月22日冬至早晨的最低气温打破或追平有记录以来冬至日当天低温极值,包括仁化、平远、蕉岭、五华、河源、花都、广州、饶平、潮阳等国家基本气象站。其中,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2023年12月22日早晨最低气温3.3℃,打破该站1981年12月21日冬至日创下的4.1℃低温纪录。

广州市气象部门统计,受冷空气持续补充影响,2023年12月21日夜间到22日早晨,广州阴天到多云,各区最低气温在-2℃~7℃之间,其中北部地区最低气温-2℃~2℃,中部地区最低气温3℃~6℃,南部地区最低气温5℃~7℃,较21日同期下降1℃~3℃。广东多地在2023年遇见“最冷冬至”。

冬至的气温变化

冬至气候最突出的两个特征为日照时间短和天气寒冷。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而在冬至节气期间,因为白天时间短、太阳高度低,加上大气环流逐渐进入冬季模式,导致气温逐渐下降,使得天气显得特别寒冷。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2022韶关寒冷天气最新预警(2022韶关寒冷天气最新预警消息)

丹霞山天气明后两天都有雨下(小雨),大后天转阴天。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坡,属亚热带南缘,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1] 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1988年以来,丹霞山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韶关天气为什么这么反常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2日

寒冷天气红色预警

_始兴县:

受寒潮影响,始兴县日平均气温将降至5℃以下,始兴县气象台于12月1日10时10分将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请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注意用电用气用火安全。

_仁化县:

预计受寒潮影响,仁化县日平均气温降至5℃以下,仁化县气象台于12月01日09时59分将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请注意防御。

_南雄市:

受寒潮影响,南雄市日平均气温将降至5℃以下,南雄市气象台于2022年12月1日09时54分将寒冷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

_乳源县:

受寒潮影响,预计未来乳源县日平均气温将降至5℃以下,夜间高寒山区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乳源瑶族自治县气象台于2022年11月30日23时24分发布寒冷红色预警信号,请注意防寒保暖。

_乐昌市:

受寒潮影响,预计未来乐昌市日平均气温将降至5℃以下,夜间高寒山区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乐昌市气象台11月30日22时47分将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请做好防寒防冻措施。

寒冷橙色预警

_浈江区、武江区:

韶关市气象台11月30日16时22分发布浈江区、武江区寒冷橙色预警信号,请注意防寒保暖。

_曲江区:

受寒潮影响,预计曲江区平均气温将降至10℃以下,最低气温将降至5℃以下,曲江区气象台于2022年11月30日08时42分将寒冷**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请注意防寒保暖和防风防冻。

_翁源县:

受寒潮影响,预计翁源县日平均气温将下降至10℃以下,1到2日县城最低气温将降至5℃以下,高寒山区3℃以下,翁源县气象台2022年11月30日14时55分将寒冷**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请注意添衣保暖,做好牲畜、花卉、甘蔗、越冬农作物等的防寒措施。

_新丰县:

受寒潮持续影响,预计新丰县12月1日到2日最低气温将下降至5度,日平均气温维持在8到10度,新丰县气象台于2022年11月30日15时10分将寒冷**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天气维持阴冷,居民尤其是老、弱、病、幼、孕人群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种植、养殖业需做好防寒防风措施。

韶关仁化县看银杏枫叶的地方

韶关天气这么反常原因是韶关靠近秦岭,当地多树,土壤含水量高,遇到高温天气时产生的水汽容易与冷空气相遇产生降雨。韶关,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

广东一边高温一边冰雹,冰雹天气是怎么形成的?

寒来暑往,气温已经开始下降。时下的韶关,除了漫天的冷色调外,在山林之中还有赤橙黄绿,色彩斑斓,为这个季节的萧条增添了几分活力。诗中有写,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漫山之中叶染霜寒,绿林由黄绿逐渐变成了黄红。而大约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这段时间,韶关这座城市,都会迎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如火景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温暖。

▲图来源于网络

云髻山?片片枫叶片片情

进入11月,漫山遍野的红枫便成为云髻山风景区深秋季节的主色调。这里拥有数以万计的岭南最大片原生态的三角枫。从新丰江之源的“流云飞瀑”景点一直到下山的路段,是三角枫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无论在山上的哪个角落,放眼望去,入目即是火辣与热情并存的红枫,蔚为壮观。

曲径通幽的小道上,片片红叶尽显“枫”情。听着鸟鸣,闻着山野清香,观赏路两边的红色景象。恰逢阳光从红叶的缝隙照下来,枫叶还会闪闪发亮,走在这里,内心似乎也会变得明亮起来~

最佳观赏期:11月下旬~12月下旬

自驾:后台回复「新丰云髻山」即可获得自驾路线及导航指引。

丹霞山?红叶赤壁相辉映

丹霞山,素来给人印象是红色的。而最红的时候,却在秋天。随着气温的下降,丹霞山景区内红叶林与赤壁丹崖交相辉映,耀眼至极。

登高远眺,整个丹霞山的景色一览无遗,红叶闪烁,奇峰突起,层林尽染的森林景观让奇峰异石更添灵气,赋予人们诗情画意般的想象。深入丹霞山林里,则可以欣赏红叶点缀着古木的别样韵味。天气好时,赶上日出日落景象,朝霞和晚霞由天外铺来,天山一色,再加上红叶的耀眼迷人,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最佳观赏期:11月~12月

自驾线路:后台回复「仁化丹霞山」即可获得自驾路线及导航指引。

南岭?漫山红叶似彩霞

当夜风带着秋霜拂过南岭,这里的三角枫和槭树叶开始由绿转红。色彩斑斓的山岭,不难发现,那一抹最亮丽的红色便是这个秋季最火热的存在。

秋天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黄绿色。然而,在南岭山上,绿色-绿黄-**-金黄-浅红-深红等颜色交错其中,远远望去,好似一抹彩霞,绚丽了整个南岭。

最佳观赏期:11月~次年1月

自驾线路:后台回复「乳源南岭森林公园」即可获得自驾路线及导航指引。

帽子峰?银杏之外的惊喜

秋天的南雄,人们通常联想到的是银杏,然而,在帽子峰森林公园内,还有星星点点的红枫正悄悄绽放。

晚秋,帽子峰的枫叶已经日渐变红,别富情趣。

同样的环境,银杏和枫叶却大不相同。在银杏的衬托下,枫叶像是个小年轻,正是充满活力的青春期;而银杏则像年迈的长辈,缓缓的黄叶随风飘落。然而,在帽子峰森林公园里,红枫和黄杏,各俱特色又相互衬托,成为秋天最亮丽的风景。

最佳观赏期:11月~次年1月

自驾线路:后台回复「南雄帽子峰林场」即可获得自驾路线及导航指引。

深渡水?红绿相约入画中

具有“广东小九寨沟”美誉之称的始兴深渡水生态景区,每年秋天到来之时,这里枫红竹翠,景色迷人。其主要景点集中在清化河段50公里处。深秋时节,这一段的景色呈现多种层次的色彩,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惬意的时光,在这里写生最合适不过了。

最佳观赏期:12月中下旬~次年1月

自驾线路:后台回复「始兴深渡水」即可获得导航指引。

另外,来回深渡水的路上,还会遇到一条始兴最美公路。在始兴县城通往沈所的路上,弥漫着落羽杉独有的色彩斑斓。成排的落羽杉整齐美观、笔直高大,寒风中,它们正绽放着独特的魅力,成为始兴一道非常具有观赏性的靓丽风景。

朱子勇/摄

最佳观赏期:1月份左右

车八岭?斑斓了整个秋季

入秋后的韶关,大概再没有哪个地方能抵得上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热烈、奔放!漫山遍野的红叶直逼眼球,而原始森林里弥漫着的清新空气总是让人神清气爽。

吴智宏/摄

乘一叶扁舟,游于河面上,放眼河的两岸,可见浅红、深红、金红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面,如同一幅静止的画卷,美丽至极。

最佳观赏期:12月中下旬~次年1月

自驾路线:后台回复「始兴车八岭」即可获得自驾路线及导航指引。

你金鸡岭?丹崖梧桐染红秋

初冬的气息越来越明显,在这个季节里梧桐树早已换上了金装。

正所谓“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对于乐昌金鸡岭来说,这里的秋天是金红的。随秋风摆动的梧桐叶,似乎在舞动它那优美的身姿。而一棵棵梧桐树则像是“千手观音”,招呼游客驻足观赏这美丽的秋色。

最佳观赏期:11月~12月

自驾线路:后台回复「乐昌金鸡岭」即可获得自驾路线及导航指引。

小坑水库?落叶随风在飘荡

每到秋天,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里的万绿丛中一片红,如梦似幻,总是给人无数的遐想。

清晨,当太阳拨雾,把温热的阳光尽洒在湖面的时候,湖边上的几棵枫树,已经渐渐变得轮廓分明。夕阳西下,那红红的枫叶似乎化身为红霞,醉了红尘,横空铺笺写下一季的感动。漫山红叶红满坡、流丹溢彩满世界。这时候你眼里、心里或许只装下了一个成语:层林尽染。

吾度视觉/摄

最佳观赏期:11月底~次年1月

自驾线路:后台回复「曲江小坑水库」即可获得导航指引。

沙湖公园?风吹树叶在歌唱

秋日的沙湖公园更像是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家碧玉,隐藏在闹市中的浓艳让窥见她的人一阵惊羡!

云过水心/摄

在森林绿道上,一颗颗高大的水杉在秋风吹拂下渐渐红了起来,和周围的的绿树形成鲜明的对比。树上叶子发出的沙沙声好似在唱歌,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景色,让人自醉。走在这红色渐染的路上,湖光旖旎,红叶静好,仿佛自己也变成了红色。

最佳观赏期:11月底~次年1月

自驾线路:武广高铁站——韶关大道——工业西路——沙湖公园

乘车:(武广高铁站)搭乘22路公交车——沙湖公园站下车;(韶关火车东站)乘坐9路、19路等公交车——沙湖公园站下车。

红叶,是秋天的诗言,它似红雨,抚慰了秋的沧桑与悲凉。在这色彩斑斓的秋天,不如酌一杯清茶,于闲暇的午后,醉倒在如火的红叶林里。

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同样的广东,不同的天气!广东省多地最高气温已超过30度,广东省已启动71个高温**预警信号。这样的高温将在未来三天内持续。广东两天有多种强对流天气,不是雷雨大风天气就是冰雹天气。雪是水在空气中凝结然后下落的自然现象。它只在极冷温度和温带气旋的影响下出现。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在强对流云中,高度可达1万米以上,温度在-30℃之间℃ 和-40℃. 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像雨雪一样,它从云层中飘落。它是一种坚硬的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的固体降水,从发展中的强积雨云落到地面。人们在不同的地方称之为冰雹,冰蛋,冷蛋等等。冰雹是从强积雨云上落下的冰或冰块,常表现为坚硬的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的固体降水。

强对流回波涌动,韶关市乐昌、乳源、仁化等地均受其影响。短时强降雨每小时10毫米至25毫米,局部地区25毫米至50毫米。有8~9级雷雨大风,仁化、始兴等地有冰雹。冰雹实际上是一种强对流天气。

对我国许多地方来说,四五月份以后,许多地方容易发生冰雹。不仅许多庄稼被毁,而且许多高大的树木也被折断了。对于我们当地人来说,可以说损失不小,因为在当地,很多农作物刚刚开始出苗,很多果树也在大量结果实的时候,一场冰雹过后,可以说到处都像是灾难现场,没有生命力。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严重气象灾害。虽然灾害范围小、时间短,凶猛剧烈,常伴有大风、强降水、骤冷等阵风灾害性天气过程。我国冰雹多发生在4~7月,由于夏季水汽较多,空气对流较强,容易形成冰雹。

广东省各地由于纬度、距海远近和地形的不同,各地气候有一定差异。首先,广东省年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从粤北平均气温 19℃升至西南雷州半岛的 23℃。从北至南各地平均气温分别为:韶关20.3℃,广州21.8℃,深圳22.4℃,湛江23.1℃。夏季广东各地都处于高温天气,7 月份平均气温都在 28℃~ 29℃左右,南北差异不大。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夏季风来自热带海洋,温暖湿润气流长驱直入,全省各地普遍多雨,很少酷热天气。按平均气温高于 22℃为夏天计算,西南部雷州半岛夏季长达 7 个月,往北夏季天数减少,珠江三角洲夏季 6 个月,粤北夏季有 5 个多月。1 月份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广东省内冬季气温差别较大,其规律仍是从北到南逐步升高。1 月份平均气温从粤北的 9℃逐步升高到雷州半岛的 16℃,南北相差 7℃。广东全省 1 月份气温大多数都在 10℃~ 20℃之间,一般来说温暖宜人,但每年有 5 ~ 6 次北方寒潮(24 小时内气温下降 10℃以上)侵入,影响全省大陆,所以广东冬天也偶有奇寒,有霜冻现象。寒潮从北至南逐步减少,极端低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北部连县极端低温为-8.9℃,韶关为- 4.3℃,广州为 0℃,深圳为 0.2℃,湛江为 2.8℃。英德以北山区霜冻期有 60 天以上,往南霜冻期逐步减少,英德以南至西江——清远——紫金一线之间,霜日约 30 天,南部沿海地区霜日一般只有 1 ~ 10 天,早上偶有轻霜。按每候(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0℃为冬天计算,广东没有气候学严格意义上的冬天。广东省各地热量分布也有所不同,年辐射平衡数值北部为 54 千卡 / 平方厘米,依次向南递增,达到 65 千卡 / 平方厘米。全省除粤北连山外,绝大部分地区日温≥ 10℃的连续积温都在 6000℃~ 8000℃以上,10℃的持续期一般超过 300 天。

由于受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地形多样、地势多变,产生了区域性小气候和垂直气候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增加,各种气候因素一般都呈规律性变化,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递减,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广东省北部山区各县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 ~ 0.72℃ /100 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气候上各地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山地小气候。高大的山脉往往是气团和锋面活动的障碍,在山脉的东南坡面往往为多雨区,而西北坡则为少雨区。另外,由于山脉的影响,在冬季由北向南入侵的冷空气受山地阻隔而下沉,使温度降低,在向南开口的盆地或倚北地形,冬季高峻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侵,夏季承接东南季风带来的丰富的热量和降水,因而这些地方往往形成温暖湿润、年变化较小的良好小气候。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南岭山地,向南逐渐降为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平原。广东的山地均属于中低山地,以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主,其次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相互形成弧形山地,只有少部分为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山脉。北部山地为南岭山地,东部山地大多由与海岸平行的山脉组成,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排开。丘陵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相连成片,是山地的延伸。盆谷地交错分布于山丘之间,多由地质构造凹陷和断裂经剥蚀和冲积而成,其走向往往与山地走向一致。较大的山间盆地主要有粤北的南雄、韶关、连州、星子、英德等盆地;粤东的灯塔、兴宁、梅县、五华等盆地;粤西的怀集、罗定、新兴、阳春等盆地。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江河的下游,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主要有位于东、北、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其地势低平宽广,水网密布;其次为韩江、榕江、练江下游的潮汕平原,还有粤西的鉴江平原和漠阳江平原。

从广东省的光热分布和地形走向可以看出,广东省光热随着地形的走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背风面到迎风面、从阳坡到阴坡,总体上具有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广东省光热自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至潮汕平原连线到西北的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水稻是广东省大宗粮食作物,也是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的基准作物。根据国家计算出的广东省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析广东省水稻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不难看出,自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至潮汕平原连线到西北的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其分布规律与广东省光热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韶关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突高的小异常,也与韶关盆地小气候异常相吻合。

土地利用水平反映农用地潜力的发挥程度,由于不同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的最大产量不一样,虽然相同二级区内和最大产量水平相近的二级区间的土地利用系数的高低反映了指定作物产量水平的高低,但最大产量水平差异较大的二级区之间的土地利用系数的高低仅反映各地农用地潜力的发挥程度。从广东省二级区最大产量及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可以看出,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地区水稻的土壤生产潜力最大,接近 700 千克 / 亩;其他二级区之间相差不大,在 630 千克 / 亩左右。考虑到冬种作物,潮汕平原的冬甘薯的最大产量远远高于其他二级区,造成潮汕平原水田粮食作物的最大产量高居省内首位。

广东省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70% 左右,水稻是全省的大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的80% 以上;旱地仅占 27% 左右,主要分布在湛江和清远,其他零星分布在省内各地。因此,水田利用水平的分布规律基本代表广东省农用地利用水平的分布规律。纵览广东省水田利用系数等值区表,可看出全省水田利用水平有以下分布规律:

(1)粤北二级区(除部分石灰岩地区)、粤中南二级区、粤西南二级区以及粤东沿海二级区的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成熟,经营管理水平高,投入高,作物单产水平高,水稻平均单产可达 440 千克/亩左右,土地利用水平居全省中上水平。其中,高州市、信宜市、南雄市、仁化县、梅县、梅江区、兴宁市水稻平均单产达 550 千克/亩以上,综合土地利用系数大于 0.75,是广东省高产、稳产地区。

(2)潮汕平原二级区平原由韩江、榕江、练江下游冲积而成,是省内第二大平原,区内除惠来外,农业生产集约程度高,水稻平均单产 480 千克/亩左右,其中,揭阳的榕城、揭东、潮州的潮安水稻单产大于 500 千克/亩,是省内著名的农业高产区。但是由于该二级区水旱作物的最大产量位于全省之首,导致该区的土地利用水平仅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3)雷州半岛地区(湛江地区)、石灰岩地区(英德、连山、乐昌、乳源县、清新北部等)以及部分山区县(大埔、陆河、揭西等)由于水源缺乏或土壤条件较差,受土壤条件和水利设施不足的限制,土地利用水平低下,水稻平均单产仅 360 千克/亩左右。尽管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光热条件最好的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大,但因降水少、蒸发大、水源缺乏,水稻产量水平低下。

(4)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虽然地处广东省最大的河流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成熟,历史上曾是广东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但近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该地区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受比较利益的影响,农民粮食作物种植粗放,水田基本不冬种,土地利用水平偏低,水稻平均单产水平只有 360 千克/亩左右。

(5)佛冈、清远、清新、龙门、五华、丰顺等处于粤北和粤中南两个二级区的过渡区,划为粤中南二级区。由于两个二级区熟制和最大产量不同,粤北水田为两熟,粤中南为三熟,造成虽然与相邻的县(区)水稻产量水平相差不大,但却处于相邻的两个等值区。

农用地经济系数反映农用地生产经济效益水平,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效果评价。农用地产量高,效益不一定高。因此,农用土地经济系数与农用地质量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呈正相关关系。水田经济系数的分布规律基本代表广东省农用地生产的经济效益水平分布规律。广东省水稻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两大部分组成,物质费用主要包括秧苗、农家肥、化肥、农膜、农药、畜力、机械作业、排灌、折旧、小农具购置修理和其他费用,根据广东省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对分布在全省上千个农户多年的调查数据,常规水稻的物质费用平均在 170 元 / 亩左右,各地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用工作价取决于用工量和劳动日工价,全省劳动日工价平均为 18 元左右,地区劳动日工价介于 14 ~ 28 元;用工量平均 12 个左右,各地用工量在 6 ~ 18个之间变化。全省常规水稻平均生产成本为 380 元 / 亩左右,珠江三角洲二级区由于用工量少,生产成本为 360 元 / 亩左右;粤东沿海二级区平均为 365 元 / 亩左右;粤西南二级区平均为 390元 / 亩左右;潮汕平原二级区平均为 400 元 / 亩左右;粤北、粤中南、雷州半岛二级区平均为410 元 / 亩左右。综合全省水稻产量和投入水平,可看出全省水田生产效益水平有以下分布规律:广东省北部土地经济系数普遍较高,基本在 0.6 以上;中部和南部地区土地经济系数普遍较低,基本在 0.6 以下。粤北二级区经济水平不太发达,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整体投入、产出水平都较高,经济系数基本处于 0.6 以上。其中,连南、蕉岭、兴宁、梅县、龙川、翁源、梅江区、南雄等地的经济系数达 0.7 以上。粤中部和南部地区,除高州、信宜、高要、揭东、揭阳、番禺、封开、阳西、雷州、徐闻、海丰等地因为产量高或成本较低等原因经济系数大于 0.6 外,其余地区经济系数基本小于 0.6,部分还不到 0.5。